義大利菜餚中的蕃茄:你確定原生地在義大利嗎?

 


      質性研究的研究生日常,就是閱讀海量的資料。從海量的資中找出蛛絲馬跡並進行資料的連結,是質性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也就是這些海量的資料,東西南北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關的資料,有時候在閱讀資料的時候神來一筆給快腦死的我,一劑開心的內容,也是很棒的。在此跟大家分享:

番茄與意大利菜餚

    義大利菜餚從南到北都有番茄相關的菜餚,不管是從簡單的沙拉,到搭配mozzarella起司的冷盤,番茄入菜在義大利半島地區是不需要證實的事實。雖然南北東西岸依舊有差異,似乎番茄醬汁已經與義式劃上等號。看看台灣的各式的義式醬汁,哪個沒有番茄醬底啊!
    所以,我也很自然把番茄這好農產品,與義大利的土地結合起來,彷彿他就是土生土長的義大利原生種植物一般。對,義式料理就是脫不了番茄底的味道👍,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開啟大航海時代,免不了提起哥倫布與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協議的故事。之後葡萄牙語西班牙以歐洲地利之便,與當時教皇亞力山大六世進行兩次協調(瓜分區域佔領,你們兩邊都不要吵架)訂了下『教皇子午線條約:西班牙語:Tratado de Tordesillas,葡萄牙語:Tratado de Tordesilhas』。
     第一版教皇子午線在1493年5月,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頒布諭令規定於維德角群島以西100里格,從北極至南極劃分一條線,線以西歸西班牙,線以東歸葡萄牙。
     第二版教皇子午線出現是因為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意外越過子午線,發現了巴西。1512年葡萄牙在太平洋發現了極有經濟價值的香料群島摩鹿加。這點讓西班牙超級不爽,因此1521年環球航行的由西班牙資助的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也在摩鹿加登陸。可猜想利益互相衝突之下,避免征戰就是請教皇出面進行協調。1523年開始談判,至1529年達成《沙拉哥薩條約:Tratado de Zaragoza》,修訂勢力範圍界線,並明確這一分割線在太平洋上的位置。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島,葡萄牙為此賠償西班牙35萬個達克特金幣。西班牙在1565年以後成功殖民太平洋分界線以西的菲律賓,這點間接對台灣也有點影響,因為葡萄牙就直接往日本去了(織田信長信仰天主教就是葡萄牙帶入的),西班牙因被分到菲律賓這區,台灣被劃分成近區,因此有了西班牙在基隆和平島的碉堡與教堂的遺跡。

航海貿易改變飲食文化

      在葡萄牙企圖獨佔香料貿易之前,香料貿易在地中海貿易國中以威尼斯共和國為主要大宗,因仗著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微妙關係。香料進口地中海貿易城邦:威尼斯共和國、比薩、熱內瓦的金桶。大航海時代之後,葡萄牙繞過地中海直驅印度取得香料;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引進歐洲沒有的蔬菜或植物,其中一樣對義大利飲食成為代表,就是番茄。
      番茄原產地為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秘魯、厄瓜多,之後傳入中美洲。十六世紀前半段經由西班牙船進歐洲,原為觀賞用的稀奇植物。1554年一艘西班牙船隻進入義大利拿坡里港,番茄種子隨其他物品一起進港。
      當時番茄因與具有毒性的茄科植物很相似(茄科:Solanaceae,顛茄、天仙子、風茄等),被認為是危險食物,直到十七世紀人們因其鮮豔的顏色當作觀賞植物種植在菜園、陽台,或當成禮物。當然也出現勇於嘗試的勇者,除觀察之外也打算嘗試味道是否美味。
      來自托斯卡納 Siena 地區的醫生 Pietro Andrea Mattioli 在1554 年時將 Pome d'oro (金蘋果,義大利文就是番茄)與另外一種茄科植物一起進行觀察並發表論述,提出番茄可食用的建議。他推薦將番茄與橄欖油、胡椒、鹽一同加熱,在汆燙切成薄片,以橄欖油或奶油油炸、以鹽,胡椒調味。這成為基本的食譜,但十六~十七世紀的廚師並不愛這種方式,很少出現在食譜上,真正成為番茄醬汁的時間點是在十七世紀之後的拿坡里。

番茄醬汁轉化為食物

   從中世紀西羅馬帝國隕落之後,義大利半島地區的南方都有外國勢力統治,十六~十七世紀兩百年間,拿坡里王國在政治上也是充滿黑暗。十七世紀末一位往來馬切拉塔(Macerata)與羅馬(Roma),為高級神職人員與貴族服務的廚師Antonio Latini,透過他自身的食譜:西班牙風味番茄醬汁,成功做出番茄底的醬汁為往後邁出一大步。
作  法:
     1.將成熟的番茄放在炭火上烘烤,小心去皮,以刀切碎。
     2.與切碎的洋蔥、胡椒、青椒等配料一起攪拌,增添味道。
     3.以鹽、油、醋調味。

    之後的食譜去掉了胡椒,在義大利地區獲得大眾歡迎而成功,除此之外番茄醬汁也有保存的方式,在夏季產量巔峰可以經過此法保存,更使大眾增加接受的程度。

     Antonio Latini 建議將番茄醬汁澆淋在水煮肉上食用。從此拿坡里地區的廚師開始競相研究番茄醬汁的搭配,十八世紀之後,義大利麵 Pasta 與番茄緊密結合,拿坡里成為義大利麵的產業中心。

番茄醬汁普及化

   十九世紀初開始出現販售番茄醬汁的小販。
   Ippolito Cavalcanti 公爵在1839年出版著作《烹飪理論與實務:Cucina teorico-pratica》出現(番茄醬汁細麵)食譜,是第一次在文獻紀錄上有番茄醬汁與義大利麵結合的記載。從此人們開始大量使用番茄醬汁,義大利地區人民也開始迷上此味道,消費量也開始上升。

挑動味蕾調味的時代背景

      由演變上看來,大航海時代之前的麵體調味以起司為主。   今日廣為流傳的番茄義大利麵是在十八世紀初後才出現的,十九~二十世紀才成為固定的食譜。
      即使是台灣人喜歡的義大利肉醬麵(波隆那肉醬)也是充滿了番茄醬汁,即使在海鮮盛產的威尼斯地區,也可以見到有些餐廳以番茄醬汁佐海鮮義大利麵的餐點;羅馬大拉齊奧地區的豬臉頰番茄麵Pasta Amatriciana 也是豬肉與番茄的美妙協奏。番茄儼然成為義大利麵飲食的等號詞,吸收夏季陽光的番茄,可以說是健康國民美食。如何叫人拒絕?那就吃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