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hiesa di San Lorenzo ---- 威尼斯老建物的修復
話說散步,也會發現新大陸喔~這座教堂,我每次經過,從來沒看他開門過....2013拜威尼斯雙年展之賜,因墨西哥藝術家在教堂中展覽作品,所以教堂單時對外開放一部分。
不開放除了修復工程進行之外,當然還有些其他的因素。這教堂原有地下室,因每年冬季漲潮帶來海水,漲潮時大量海水夾帶泥沙,卻沒在退潮時將泥沙帶走,地下室早就填滿泥沙不見蹤影。從去年開始教堂緊鑼密鼓進行更大的維修工程,老爺的兒子參與到部分的工程,但有簽下保密合約,所以不方便透露工程的細節,不過威尼斯的古蹟修護的確是一項可觀的燒錢工程。我常在想要不是因為威尼斯憲章的關係,很多地方的老建築早就消失了吧?
我真愛這種破舊的古蹟....但是看到這種頹敗的內部,難免有種美女暮遲的感嘆....
威尼斯於西元452年在RIALTO放下第一顆基石開始,造陸建屋開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剛開始的房屋結構以木材為主,建築工法來自於北方山區,目前只剩修理船隻的Squero仍為全木造結構。不過,木材容易著火,102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將玻璃工藝技術帶回共和國之後,威尼斯玻璃工藝開始盛行,為了防止威尼斯城陷入大火的安全考量,1291年威尼斯共和國頒布法令,將玻璃製作場搬離到慕拉諾島MURANO上。
雖然木造房搭建容易,遇到威尼斯潮濕環境的持久性備受考驗(山上木材表面會經過高溫火烤過程,表面炭化之後除了防蟲,也不容易受到潮濕的侵蝕而毀損),進而開始有磚瓦+大理石的建築工法出現。再堅固的材料,畢竟抵不過海水快速潮汐掏空的基底泥砂,維持建築的花費過高,使得威尼斯市政廳開始將公有不動產賣給財團蓋各種五星級的度假村,賺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貨幣。
教堂也無能幸免於難。威尼斯雖分為6大行政區,但每一行政區各有不同的教區負責該區的教義傳播相關工作。較大的教區仍有所謂的『明星教堂』吸取遊客、民眾的貢獻金,所以小教堂的維修一旦停止,就只有關閉,緩慢等待相干單位撥款整修,一般來說教堂為梵諦岡的財產,威尼斯大大小小的教堂非常多,很多教堂無法等到金援,直接轉業成為青年旅社,為自己賺取維修經費的,最少就有三到四家。
偏偏整修復原是個大工程,這種古老的都市,哪能用台灣的都更法--"全部砍掉重練"處理,得依循古工法補修被空氣鹽分侵蝕的牆面、被快速潮水掏空的地基,這不只耗時,也損耗屋主(政府)的荷包。
教堂目前因維修關係不對外開放,San Lorenzo 聖羅倫佐教堂位於高堡區Castello。傳聞馬可波羅葬於此教堂內3拱門的聖龕前中拱門之下。本張照片攝於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教堂因出借為展區做部分區域開放,無法進入前方求證是否為馬可波羅的墓碑,但是教堂地下室已被潮水的泥沙淤積而消失之外,掏空的大理石MASONIC地板早就呈現分崩離析的現象。而兩邊的馬賽克玻璃花窗早就破損,為了防止鴿子進入教堂(鴿子糞便的酸性是大理石的絕佳致命侵蝕物),早以磚塊全面填塞封閉。中央三拱門仍可看到沒有經過海風侵蝕的大理石聖龕,依舊華麗展示自己的傲氣,即使正邁向瀕死之路。
雙尼展真的是進入這種地區的好機會,有時候雙數年進行的建築雙年展會跟許多建築的屋主租借,或許今年夏季是個好時候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