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useppe Carli ---- 將工匠品提升到藝術等級的工藝大師
照片引用:http://arzana.org/arti-e-mestieri/remeri/remeri-celebri/ |
來到威尼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交錯的水道。水道上來往的船隻,都裝上的現代的馬達驅動船隻。另外吸睛的,就是穿梭在水面上的鳳尾船囉~
對於威尼斯的印象,約莫都是:水道、鳳尾船、石橋。除了總督府之外,這三樣應該是威尼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色。鳳尾船因為是人體驅動,所以上面的體格和顏值滿點的船夫(請不要嫌棄資深的,人家年輕時候,應該也是很風光的咩)就是另外一種風景囉~
造船在威尼斯共和國時代的國家造船廠,因為需要製作大規模跨海的船隻,共和國時代早就發展出極高效率的型號對照組裝法的生產線流程了。而一般的小木船使用對象是一般百姓,因此在威尼斯是種很重要的平民傳統性工藝,一艘木船裡外需要不同的跨工藝合作關係。通常製作船槳窟的工匠,會順帶接受訂製搖獎。這兩樣東西可以說是夫妻檔,依據搖船者的身高,加上工匠自己本身多年的經驗判定加以製作。
既然鳳尾船是很重要的觀光財,人體驅動的工具相對來說,十分的重要。今天要介紹的不是船隻,是人體驅動中很重要的船槳Remi 和船槳窟Forcola。
二戰之後,大量的引擎開始出現在潟湖的大小船隻上,原在潟湖中以人力划槳前進的船隻,逐漸地以引擎取代了划槳。當時的製船場,受到的影響較小。衝擊性最大的,就是製作搖獎、船槳窟的個人工作室。
當時Giuseppe Carli是手工訂製船槳和船槳窟工作室的工匠。當年這波在1959年左右換引擎潮,逐年下降的訂單和修護收入,差點讓工作室收山改行。還好威尼斯在1975年舉辦了長程划船賽 Vogalonga,讓這從共和國時代的手工行業,得以延續下去。既然有固定的比賽,對比賽有興趣的威尼斯人,自然會開始存錢訂製木船隻和其他附屬設備參賽。這活動讓各大小的工作室得以有份收入生存。當時Giuseppe Carli和自家兄弟一起經營父親所留下的工作室。因為這活動帶來的訂單量增加,忙過不來只好開始請學徒邊學邊做。
第一位學徒是在1975年的Saverio Pàstor,1977年是第二位的Vittorio Marcoleoni ,1983年當時開始生病的Giuseppe收了最後一位學徒Paolo Brandolisio ,但是自己卻在1999年十月左右病逝。目前除了第二位已經轉行當鳳尾船夫之外,其他兩位還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製作這種傳統的工藝品。Paolo Brandolisio 承接了Giuseppe家族兩代的工作室之後,繼續在這個充滿他人生回憶的地方,繼續以熱情製作產品。
威尼斯的傳統工藝品何其多,為啥要特別挑這出來講是有原因的,絕對不是因為某人很帥氣的關係(咦?)是因為Giuseppe Carli專心致力推展這種傳統工藝,在威尼斯的Bevilacqua美術藝廊中展出之外,也積極的在義大利其他地方展出,forcola獨特的形狀和美感,讓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注意到,當成現代藝術品加以收藏。
真心希望台灣的老工藝品,也能好好經營站上國際的舞台!
留言